慢實力青年培力營活動
第一天: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桌遊 x AI應用分享 上午以SDGs桌遊啟發學員透過遊戲模擬未來世界的樣貌,並由張桂芬導師引導反思,從個人行動改變世界。下午邀請「巴哥來了」主理人呂學遠分享AI技術與廣告投放,協助學員掌握數位化行銷的核心技能。 第二天:社區實地參訪 - 永安社區與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 上午前往永安社區發展協會,由廖中勳總幹事分享20多年來的社區營造經驗;下午參訪新元昌紅茶文化館,透過老茶廠的故事,了解臺東紅茶文化的傳承與地方創生的歷程。 第三天:青年專題分享與學員分組提案 邀請臺東縣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委員(陳季微、李俊儀)分享地方經營心得,最後由學員分組提案,以永續發展、創新構想與熱情為地方的責任與未來展望提出具體目標。 「慢實力青年培力營」的三天活動圓滿結束,青年們在課程與參訪中收穫頗豐,從SDGs桌遊的世界觀,到深入社區與產業的實地學習,深刻理解地方創生的重要性。學員們以熱忱與創意,為家鄉描繪出未來的發展藍圖。這場培力營不僅擴展了青年視野,更激發他們實現夢想的信心,期待未來他們能為家鄉書寫新篇章。
臺東縣青年魅力講座暨青年城市交流論壇熱烈登場,攜手開創活力新時代
臺東縣政府和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主辦的「2024臺東縣青年魅力講座暨青年城市交流論壇」於11月22日至11月23日在國立臺東大學隆重舉行。本次講座及論壇以「青年搞什麼?!」與「青你聽我說!青年與公共參與的交會」為主題,透過多元討論與跨領域分享,打造青年創新思維的交流平臺,期望激勵臺東青年積極參與地方發展與未來創造。 活動首日為輕鬆的「青年魅力講座」,邀請兩位廣受年輕人歡迎的YouTuber講者——鵝肉麵和網紅「網路閨蜜」SKimmy,分享他們的成名之路及心路歷程,勉勵臺東青年勇敢探索、擁抱數位時代的創意挑戰。鵝肉麵以幽默的影片風格,帶領青年們了解如何在創作中展現自我;而SKimmy則以獨到的心理見解鼓勵青年們建立自信,影響世界。 活動第二天的「青年城市交流論壇」將圍繞「地方共享新模式」、「文化共融新體驗」、「智慧共生新未來」及「青年共創新時代」四大主題,邀請來自臺東、基隆、屏東等地的青年領袖代表,分享他們在各自城市推動青年事務的寶貴經驗。論壇特別邀請臺東縣民政處處長林宏義擔任主持人,並邀請立法委員黃建賓、國立臺東大學張育銓教授、孩子的書屋執行長陳彥翰等重量級嘉賓參與綜合座談,進一步探討科技應用、地方共好等青年關切的議題。 「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」自成立以來,持續推動多元的青年參與活動,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且充滿活力的交流環境。臺東縣縣長饒慶鈴表示,透過這樣的活動,不僅要為青年朋友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,更期望引領青年勇敢逐夢。論壇為青年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平台,讓青年聲音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,為臺東地方創新帶來持久動力。 本次論壇講座為臺東青年提供了寶貴的跨城市、跨領域互動機會,活動報名反應熱烈,預計將吸引來自全臺各地的青年朋友參與。透過此次多元而深刻的對話交流,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期待激發青年們的創意,推動臺東成為具有活力與創造力的青創基地。
2024 青年走讀-活動花絮
「領著青年走入地方有多重要?」 為使臺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臺東縣政府辦理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。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首個場次選定南迴場域,以「山野品牌與阿朗壹古道」為主軸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健行與品牌參訪。從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進入阿朗壹古道,8公里的路程有原始濱海森林、有鵝卵石,還有古往今來的貿易水路。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下山後,前往達興山號用餐。 本次走讀從健行實踐出發,讓團員探索地方文化、歷史與傳統、接觸在地自然環境和探討可持續發展議題、並了解地方產業創業過程、吸收創業知識並探索創業機會,期望青年能夠透過活動,提升自我成長和同儕交流機會。 由微小的實踐建立肯定自我的證據,透過證據再建立自信。投入山野品牌營運的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從社會福利做起,照顧好社區裡的人,才會有事務發展的穩定人力;而後將社區開發的產品與行程,結合阿朗壹古道的健行,成為獨樹一幟的南迴遊程。 而達興山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,選擇返鄉創業。結合自身專業和地域優勢,翻轉眾人刻板印象,在資源相對稀缺的大武鄉順利脫穎而出,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部落私廚料理。 民政處說明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大多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及就學於臺東的學生皆有。實際踏訪古道的行程安排,增加了許多交流機會,讓青年團員間產生夥伴同儕感,更有助於對臺東產生地方認同,增加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「曬黑了但收穫滿滿!」「想更了解臺東青年事務如何參與?」「直接與創業青年交流超讚!」「東漂的我希望還能再次參加。」得到大多數團員的回饋,幾乎都是正面肯定與滿意。 縣長饒慶鈴表示,「青年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子,也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關鍵。在面臨社會結構高齡化、人口外移的現象,青年族群儼然成為充滿期待的中堅分子。臺東縣政府成立「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」,積極推動青年相關事務並鼓勵參與公共事務。 接下來六月至九月,還有三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即將登場,分別為海洋品牌、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海岸線場次 臺東青年走讀不走路 從海洋生活看見返鄉契機 臺東縣政府為使臺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。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第二趟場次選定東海岸場域,以「海洋品牌與傳統文化」為參訪主題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海上活動與品牌參訪。 三種海洋的相處方式,同時也是三種海洋品牌的營運模式。乘獨木舟划向太平洋,是米祝的海浪漫;黑潮洋流帶來的漁鮮,是昱濱的海祝福;草藥製麴釀酒職人路,是阿銓的海生活。 「混水摸魚基地」╳「旗遇海味」╳「出力釀」 海洋品牌的搭建,立基於身邊大自然的給予,與個人特質天賦的相應結合。這趟走讀,青年朋友親身體驗三個太平洋的企業品牌,認識海洋、認識自己、認識臺東。 東海岸青年走讀從親海活動出發,讓團員透過旅行和參訪,實際認識地方,也多了與同儕交流的機會。三位返鄉的前輩創立屬於自己的企業,分享品牌營運的經驗,同時也聊到面對挫折與困難的處理方式。大多數團員皆為初次拜訪,驚艷於體驗內容的豐富層次,也對於旅程所見所學深有所獲。 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全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或就讀本地的學生,成員有農夫、設計師、旅宿業者、餐飲業者、營養師、推拿技術師、公務員及NGO組織等,涵括各個領域正在努力的青年,不同的生命經歷交會,期待能對未來的臺東產生新的火花。 「讓自己體驗感受了更多台東的另一面。」 「我覺得最棒的事情是,我因為報名成功而增加我的生命經驗。」 「把生活與文化用另一種方式呈現,讓自己與他人能夠在台東落地、發芽及茁壯。是很棒的體驗。」 「很高興有這機會認識台東各領域青年,讓我們有個可以邊玩樂邊學習變交流的平台,也讓我們體驗一些在地人不見得會去的體驗。」 「需要更多就像今日活動一樣,讓更多素人基層出來交流,讓新的想法和資源相互碰撞交流。」 除了對於行程的正面肯定,團員們的互動也相當融洽。十九歲的學生與公務員交流交通議題討論;推拿技術師直接在路邊聊起傳統推拿整復的知識;還有釋迦農夫與大家分享臺東進步的可能性。 未來,還有兩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展開團員募集,分別為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縱谷場次 縱谷食農走讀 從小鎮創生到青年培力 由臺東縣政府舉辦的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,進入第三梯次「食農品牌與小鎮創生」,前往池上鄉與鹿野鄉進行縱谷品牌參訪。 池上從一座東隅的鄉鎮,成為臺灣地方創生的第一梯隊,其主要功臣當然不是金城武,而是這些沒有離開過的人們。四代傳承的家族碾米廠,聯合眾人的力量,催生池上米認證、小鎮美術館,還讓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」成為眾人引頸期盼的縱谷節慶。 鹿野茶區因夏秋季節日照強,易讓茶葉有苦澀味,加上海拔不高,和台灣高山茶無法平起平坐。紅烏龍橫空出世後,扭轉既有的環境劣勢,打造出熟果香的特色茶,甚至還加大夏茶的採收量,是東部的產業經濟奇蹟。 瑜容商業頭腦好,接手家中部份事業體,不僅開發米加工品,更開創餐飲和住宿產業。廷瑀得了製茶獎,著手將父親的有機茶園轉化為潮流生活飲品,品牌玩法花俏又充滿愉悅。 兩位青年人,承接家中事業,是農企業負責人,同樣也是家族工作的接棒者。不論是米食文化的演變與延伸,又或者是茶的沉浸式體驗,都是青年創業的極佳範例。 建興米廠第三代的梁正賢,有著池上發展靈魂人物之稱,此次也全程導覽解說,更意外地與東大文休系陳同學成了忘年之交。陳同學來自雲林,家中種植花生,同樣是耕作傳統作物及務農後代的標籤,讓兩人相談甚歡;兩人談論現今的農業銷售及產業概況,直到活動結束後仍持續暢談,陳同學還獲贈書籍,作為前輩勉勵後進的禮物。 以臺東主要的兩個經濟作物:稻米及茶葉作為主軸,走讀團隊帶著30名學員認識縱谷兩個鄉鎮,參訪了建興碾米廠、多力米、穀倉藝術館、池農稻穀拍打棒DIY和女兒不懂茶;不僅是得到產業知識的挹注,更有著最實際的體驗感受,讓兩位青年的分享,投射出臺東可能性的另一面貌。 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全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或就讀本地的學生,成員有插畫家、教師、專案PM、民宿業者、農業二代、公務員及服務業人員等,涵括各個領域正在努力的青年,不同的生命經歷交會,期待能對未來的臺東產生新的火花。 本次專案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,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臺東市區場次 從貿易到商業核心 新五感體驗帶青年穿越時代 由臺東縣青年事務發展中心辦理的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活動,邀請青年實際踏進土地,感受文化、社會乃至於自身與臺東的連結。 活動共有四個趟次的走讀團,最終場次選定臺東市區出發,以「創業品牌與大臺東核心」為參訪主軸,進行市中心的走讀導覽與品牌參訪;內容多圍繞商業、經營及市場觀察,是專為有志於創業的青年族群而規劃。 首先登場的是「老街區導覽:Back to 1960s」,由台東製造團隊帶領團員走進臺東商業核心地,由2024年的舊站特區為起點,沿著鐵花村、波浪屋至九龍金鑽社區,再從正氣路、光明路到城中城社區,最後穿過寶桑路直抵天后宮。從現代城市規劃、財團品牌進駐、臺東房產泡沫、女人百貨街、歷史建築和街道的靈魂,以貿易為核心,講述臺東市區商業流轉的脈絡予青年。 活動的下半日,前往參訪「加盟品牌創業」,陳偉哲與同學從外地帶回了品牌,將既有餐飲內容轉化為合適當地人的消費方式,頗受臺東民眾喜愛;同時也進入「青澤」,從糖果零售轉為伴手禮,更聯名異業品牌共創佳績,其創業故事令人好奇,團員們互動交流熱烈。 通常五感體驗指的是: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觸覺,從不同的感官得到體驗。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提到,本次青年走讀計畫以「新五感體驗」作為發想,分別為虛榮感、成就感、幽默感、同儕感和社會共感,期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元素,讓青年能夠認識自我、認識地方,更加入青年發展事務的行列。
《青年東東嗆》Podcast節目
《青年東東嗆》Podcast節目節目介紹 不僅僅是一個訪談節目,更是一個充滿創新、連結台東青年的社群平台。 |主持人介紹| 喬瑟夫ChillSeph ,排灣族人,台灣單口喜劇演員,擅長諷刺喜劇的喬瑟夫將會與訪談來賓摩擦出什麼火花呢?千萬別錯過! |播出時間| 每週五上架全新集數,雙週更新,共20集! 相關連結: FB IG Soundon Spotify KKBOX
連結地方認同新世代、增加城市核心競爭力,台東青年走讀即刻出發
【記者 朱達志/台東 報導】 「領著青年走入地方有多重要?」為使台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台東縣政府辦理「2024台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,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,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對於台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,增進其對台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的推動。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,「青年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子,也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關鍵,在面臨社會結構高齡化、人口外移的現象,青年族群儼然成為充滿期待的中堅分子,台東縣政府成立「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」,積極推動青年相關事務並鼓勵參與公共事務;縣府期望透過四場次走讀活動,讓團員探索地方文化、歷史與傳統、接觸在地自然環境和探討可持續發展議題、並了解地方產業創業過程、吸收創業知識並探索創業機會,期望青年能夠透過活動,提升自我成長和同儕交流機會。 縣府民政處指出,青年走讀見學活動首個場次日前選定南迴場域,以「山野品牌與阿朗壹古道」為主軸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健行與品牌參訪,從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進入阿朗壹古道,8公里的路程有原始濱海森林、有鵝卵石,還有古往今來的貿易水路,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下山後,前往達興山號用餐。 此次走讀從健行實踐出發,由微小的實踐建立肯定自我的證據,透過證據再建立自信。投入山野品牌營運的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從社會福利做起,照顧好社區裡的人,才會有事務發展的穩定人力;而後將社區開發的產品與行程,結合阿朗壹古道的健行,成為獨樹一幟的南迴遊程。而達興山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,選擇返鄉創業,結合自身專業和地域優勢,翻轉眾人刻板印象,在資源相對稀缺的大武鄉順利脫穎而出,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部落私廚料理。 民政處說明,此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大多為台東返鄉青年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及在台東就學的學生,實際踏訪古道的行程安排,增加了許多交流機會,讓青年團員間產生夥伴同儕感,更有助於對台東產生地方認同,增加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「曬黑了但收穫滿滿!」「想更了解台東青年事務如何參與?」「直接與創業青年交流超讚!」「東漂的我希望還能再次參加。」得到大多數團員的回饋,幾乎都是正面肯定與滿意。接下來六月至九月,還有三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即將登場,分別為海洋品牌、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(圖:台東縣民政處提供)
青年東FUN職得多YOUNG,200人媒合成功青年學子深耕台東
【記者 朱達志/台東 報導】 「青年東FUN職得多YOUNG」為協助青年學生建立正確的職場工作心態與觀念,台東縣政府今年再次規劃多元青年職場體驗計畫,推出「青年暑期職場體驗」,並於今(25)日在縣府五期辦公大樓B501會議室辦理職前講習課程,協助學生提早學習職場經驗及規劃個人生涯,並充分利用暑假創造東漂探索體驗。 饒慶鈴表示,今年台東青年暑期職場體驗共媒合221名職缺,讓各地青年體驗台東慢生活的魅力,更認識台東,盼藉此讓更多青年人才回流,協助在地產業的發展創新及早規劃個人職涯,為東飄之行更添助力,參與的業者及體驗學生都希望此計畫能持續推動下去。 縣長表示:延續去年,縣府今年繼續開辦「青年暑期職場體驗」計畫,除了吸引去年學生外,今年也多出了不少新面孔,為了讓青年學子能在職場體驗前能做好準備,台東縣政府規劃實體及線上影片職前講習活動,邀請單位及學生一同參與,講習活動包括勞動權益、職場性平法、職場倫理與工作態度及認識私部門、第三部門等,希望能在踏入職場前,幫助學子們培養良好的職場意識,讓他們在這趟東飄之旅獲益良多,不只學到專業知識,更培養出團隊合作的能力,在未來的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。 台東縣政府民政處指出,今年青年暑期職場體驗計畫提供250名職缺,計662名學生(本縣學生501名,外縣市學生161名)註冊並投遞履歷,投遞履歷次數2,508人次,經過面試後,統計至6/21(五)止成功媒合221名的職缺,並紛紛投入台東各地私部門及第三部門,其中,外縣市學生比例佔3成3。通過用人單位面試,能讓學生更了解體驗工作內容的本質,也透過計畫提前接觸職場,增加工作經驗提升職場素養培養專業能力,幫助學生畢業後踏入職場,能有更多的競爭優勢;同時也了解台東在地的單位及產業文化,創造在地就業發展,為台東在地產業注入新血共創無限可能! 若有相關疑問,歡迎撥打專線07-332-3228#56蘇先生詢問。 (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)
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正式揭牌,饒慶鈴盼成為青年交流基地,為縣政注入新活力
為全面整合青年相關事務及協助青年發展,提供青年「跨世代參與、對話零距離」的支援平臺,臺東縣政府18日傍晚舉行「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」揭幕儀式,標誌著在青年事務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。縣長饒慶鈴表示,青年發展中心的成立為縣內青年提供一個集交流、學習和創新於一體的平台,鼓勵年輕人投身社區議題和公共事務,並透過縣府各局處協助及輔導,針對青年關注的議題集思廣益,推動更多相關政策和計畫,讓青年在這片土地上發揮所長,同時為臺東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。 當日首先舉行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第二屆第一次委員會議,並由臺東縣長饒慶鈴為此屆20位青年代表頒發委員聘書,年齡層橫跨18至39歲,其中國立臺東高中學生張譽鐙為年紀最小的委員;接續前往縣府一樓進行青年發展中心揭幕儀式,由饒縣長主持,邀請臺東縣議長吳秀華、立法委員黃建賓、立法委員黃仁及立法委員陳瑩、各縣市青年局處代表及臺東縣第一、二屆青年事務發展委員等貴賓參與,共同見證此重要時刻。 饒慶鈴縣長提到,縣府於111年成立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,不僅為青年提供發聲的平台,更希望透過年輕人的智慧和熱情,讓臺東變得更美好,去年率青年團到嘉義、高雄、屏東等地參訪,學習外縣市與青年發展相關事務的運作與發展;而今日設立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,將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和資源,涵蓋產業發展、文化共好、公共參與等各個方面,成為青年交流、會議、討論相關事務的基地,期盼增進青年的參與感和對地方事務的關心。 縣府民政處說明,今年已陸續辦理許多青年相關發展事務,包括「青年走讀」,邀請臺東青年一起熟悉地方文化,認識在地多元的創業環境、每集邀請各領域在地青年代表分享生活大小事的「青年東東嗆」Podcast節目,以及「青年暑期職場體驗」等活動,今年250個職缺補助名額全數額滿。未來縣府將持續支持青年發展中心的運作,並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地方議題,為臺東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。